以星为媒,诠释化学之美

——我的“星辰周期表”获奖记

作者:初三(11)班 袁睿骏

近日,在初三化学备课组组织的“创新元素周期表制作”评选活动中,我的“星辰周期表”作品有幸获奖。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付出的认可,更让我对知识的多元表达有了全新的理解与思考。

接到“创新元素周期表”制作任务后,我便希望跳出传统表格的框架。在我眼中,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科的基础,表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构成世界的奇妙基石,不应只是书本上冰冷的符号与数字。于是,我萌生了用折纸星星呈现元素周期表的创意——让每一个元素化作一颗“星辰”,既拥有独特的“光芒”,又遵循科学的规律与秩序。

创作过程充满了挑战与考验。为确保作品的规整与美观,我前前后后折制了百余颗星星。期间,失败时常发生:有的星星折至中途突然散开,有的因手法不当被捏成“瘪星星”。面对一堆歪歪扭扭的成果,我曾一度失落,但转念一想,科学探索本就伴随着反复试错与调整。带着这份信念,我不断摸索技巧,最终能够精准折出饱满的五角星。

完成折纸后,我用细笔在每颗星星上仔细标注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及中文名称,并依据元素周期律,将同一族的元素折成同一种颜色。当所有星星整齐贴于A3纸上,在光线映衬下宛如一片“化学星空”,那一刻,我真切体会到知识与创意结合的魅力——既彰显了科学的严谨性,又蕴含着手作的温度。

此次获奖,让我更加坚定:学习不是机械的死记硬背,而是以主动探索的态度去理解知识,用创新的方式去表达思考。每一颗星星都承载着一个元素的“身份”,正如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自己在世界中的坐标。未来,我会继续带着这份对知识的热爱与创意,在学习之路上不断探索。同时,这份富有新意的作业,让我发现了化学学科浪漫且生动的一面,也让我感受到了学习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