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间的文明:从细微处看见我们的素养

作者:初三12 简子瑜

电梯作为校园的重要公共设施,每日默默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便利。近日,严校长在班会课上与我们展开的关于电梯文明的讨论,让我们意识到:这个不足三平米的狭小空间,已然成为检验文明素养的试金石。

班会课上,同学们纷纷列举了日常观察到的现象:有人因等待焦虑而反复按压电梯按钮;有人不顾先下后上的基本礼仪,在电梯门开启瞬间便向前拥挤;更有班级在二层的同学执意乘梯,为本就紧张的电梯空间增添压力。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映照出我们行为习惯中最真实的模样。

经过热烈讨论,我们共同梳理出文明乘梯的五大共识:

第一,保持安静秩序,避免喧哗打闹。

第二,警铃按钮、摄像头等设备是保障安全的关键,需格外珍惜。

第三,主动礼让空间,践行“超载即下”。当提示音响起,最外侧同学应自觉退出,提高运行效率。

第四,倡导“两侧站立”,培养排队意识。

第五,勇于担当监督。发现严重不文明行为,应及时通过正规渠道反映。

当我们在轿厢内主动为抱作业的同学让出空间,当看到低年级学弟学妹模仿我们规范按键的动作,当发现电梯镜面映出彼此微笑致意的脸庞——其实文明从来不只是宏大概念,而是由无数个瞬间编织而成的和谐图景。

严校长的这堂班会课,让我们认识到:善待电梯就是善待共同的生活空间。正如古希腊哲人所言:“教养体现在细节中”,电梯间的方寸之地,恰是培养君子之风的最佳课堂。

让我们从今日起,将电梯作为文明修身的实践场,用优雅举止书写中附学子的精神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