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某大学一起学生诬告事件引发我的思考

作者:初一6班 徐柏涵

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

我是初一6班的徐柏涵。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源于近期一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的事件——“武汉大学学生诬告案”。首先,我们来看看事件的简要经过。

事件起因于2023年10月,武汉大学一名女学生杨某认为坐在她对面的男生肖某对她有性骚扰的行为,于是要求学校调取监控。由于没有充分的理由证明,杨某觉得学校故意偏向男生,于是将她的一面之词发布于网上,网友们见状便对肖某进行开盒网暴,使肖某患上了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后学校迫于舆论压力,对男生进行了处分。但后来随着真相的公开,男生并没有性骚扰的行为,只是因皮肤不舒服在抓痒,于是风评一转,网友们开始攻击杨某。后来经过多次控告,终于在2025年9月迎来判决,法院二审维持原判,同时驳回杨某的上诉,武汉大学也撤销了对肖某的处分。

回顾此事,我的心情是复杂的。它绝不是一个可以简单吃瓜、站队甚至嬉笑谈论的八卦。它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多个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维度:首先,它为我们所有人敲响了理性思考的警钟。在事件初期,仅凭一面之词,网络上就掀起了巨大的声浪和批判。这提醒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情绪往往跑在事实前面。可是情绪就是情绪,它不能代替事实。我们应该培养独立思考、不盲目跟风的能力。不盲从、不轻信、不煽动、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是我们必须拥有的媒介素养。理性,是防止我们成为网络暴力助推器的唯一防火墙。

其次,它警示我们:诚信是立人之本。一次不实的指控消耗了巨大的公共资源,也消耗了网友们的良知,更严重地透支了社会的信任。这种信任是无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赖以求助的基石。当一个人为了一己私利轻易践踏信任时,伤害的正是未来某个真正需要帮助的弱者。我们既要珍视自己的信誉,也要珍惜社会的信任。

最后,它告诉我们:要勇于维护自身清白,相信法律的力量。事件的当事人肖某在遭受不白之冤和巨大压力时,并没有慌张并轻易认罪,而是相信法律的力量,选择了拿起法律武器来证明自己的清白。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在面对不公的指控时,慌乱和绝望不是出路,冷静和信任法律才是正确的选择。

我相信这起事件无论对杨某还是肖某,都是一次沉痛的教训。同样,对于成长中的我们,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愿大家都能从这次事件中汲取教训,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