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民国绣品故事 感悟传统文化魅力
10月14日,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何志颖老师为我校初二年级同学带来《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民国绣品》专题讲座。
讲座伊始,何老师通过展示数幅民国时期的精美绣品图案,瞬间点燃了同学们的浓厚兴趣。随后,他围绕“童服里的故事”、“传统服饰的配饰”、“家具用品上的刺绣”三个维度,展开了生动细致的讲解。

以“民国童服与现代童服有何区别” 为引,何老师引导同学们观察比较。他指出,民国时期战乱、灾害频发,儿童存活率低,人们便在肚兜、散盆巾、围涎等童服上绣吉祥花纹,寄托孩子健康平安的祈愿。同学们欣赏着色彩鲜明、纹样繁复的绣品,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部分聚焦传统服饰配饰。何老师借助图片,梳理民国女性服饰图案演变脉络:受西方文化影响,女性着装从传统上衣下裙,逐渐向展现东方女性曲线美的样式转变。这一变化既体现民国女性自我意识觉醒与审美自信提升,也为中国传统服饰现代化写下重要一笔。
谈及家具用品刺绣,何老师重点介绍广府广绣、潮汕潮绣,还展示“八仙过海”“穆桂英挂帅” 等经典题材作品,精湛工艺与生动形象令同学们震撼。此外,他讲解刺绣图案解读方法,如谐音寓意、象征暗喻等,这些传统手法至今仍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彰显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活力。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移步校道,继续参观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送展到校的专题展览。一件件展品上的鲜活人物、一幅幅精美图案,以更加立体的方式呈现了民国绣品的艺术成就,使同学们全方位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与手工艺人的匠心精神。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本次讲座不仅让同学们领略了民国绣品的艺术之美,更激发了大家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期待同学们能将这份跨越时空的美学感悟,转化为传播中华文化的行动,分享给世界上所有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