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国际理解教育,创新跨学科实践路径

作者:林佳、吉可心

2025 年 10 月 9 日上午 10 时,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科研课题结题答辩会在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召开。本次会议围绕吉可心老师主持的《基于 “6E” 的国际理解教育跨学科实施路径探究 —— 以中德虚拟交流实践活动课程为例》课题展开,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王蓓蓓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语学院林璐副教授、广云外国语学校罗朝猛校长担任评审专家,课题组成员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刘勇斌副校长及邓向云、廖里山、陈美威、林佳老师参与答辩。​

会议伊始,邓向云老师介绍专家并致欢迎辞。随后,吉可心老师作结题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国际理解教育缺乏系统性学科渗透的问题,明确以“跨学科整合” 为核心研究目标,依托 2022 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相关要求,采用文献分析、调查研究、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四种方法开展研究。​

报告重点展示三大实践成果:“云上音乐桥” 中德师生双语梳理音乐历史并完成《声声慢》云合唱,融合多学科;“气候中和城市线上游戏” 以环保为主题,学生结合地理、化学知识规划低碳城市、制作环保汽车模型;“纸笺传情,任务盲盒” 整合德语诗创作、艺术设计与环保手工。所有活动均遵循 “6E” 模式。​

专家组高度认可课题成果并提出建议:王蓓蓓教授肯定“6E” 导向课程体系及三大创新点,指出跨学科融合深度不足、评价体系依赖教师反馈等问题,建议加强数据量化分析;林璐副教授认为项目可推广至其他外语学科及跨校应用,建议完善评价体系、统一项目介绍格式;罗朝猛校长建议深化理论与学术结合,明确学科核心价值。最终,专家一致同意课题结题。​

吉可心老师表示将吸纳建议,后续拓展国际合作学校与学科主题,优化“6E” 模型,开发线上课程平台;刘勇斌副校长感谢专家指导,称学校将持续支持课题研究。本次答辩会既是对课题的检验,也为未来研究指明方向,课题组将继续深耕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学科教学创新,助力培养全球视野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