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微光破壁,恒心织宇

作者:初二3班 陈淇奥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我是初二3班的陈淇奥。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微光破壁,恒心织宇。

2025年诺贝尔奖的各奖项上个月都已经揭晓。今天,我仅就物理学奖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约翰·克拉克、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教授米歇尔·H·德沃雷和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教授约翰·M·马蒂尼斯,以奖励他们在电路中实现宏观量子隧穿效应和能量量子化方面的贡献。

量子隧穿理论最震撼我的是,它向“经典高墙”发起挑战的勇气。在牛顿力学构建的确定性世界里,物理学的铁律是“粒子无法穿越高于自身能量的势垒”。然而,研究先驱们并没有拘泥于经典物理,而是基于实验事实,不懈努力的进行推演论证。是啊,科学的每一次真正的进步,都始于对权威的大胆质疑。当年,哥白尼面对符合教会统治利益的托勒密体系这座千年堡垒,勇敢地提出了日心说。量子隧穿的研究者们同样如此,他们不迷信教科书的结论,而是选择相信数学推导与实验证据——即使这些证据在最初看起来如此“不合常理”。这种创新,不是轻率的否定,而是建立在严谨求证基础上的理性突破。

量子隧穿从理论猜想走向实证应用的道路布满了荆棘与坎坷。我查阅资料时惊讶地发现,从量子隧穿现象被提出,到科学家能够精确观测并操控这一过程,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想象一下:在漫长的研究岁月里,他们可能面临无数次的实验失败,可能遭遇来自同行的质疑,可能在经费短缺中苦苦支撑。但他们没有放弃,而是将最初的灵感细心地呵护、培育,用时间和汗水将它浇灌成参天大树。这种坚持让我联想到我们的学习生活——解一道数学难题需要反复演算,掌握一门外语需要日积月累。科学探索与日常学习在这一点上惊人地相似:没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再brilliant的灵感也只会是昙花一现。

最让我深受启发的是,量子隧穿研究中创新与坚持的辩证关系。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品质,而是相互滋养、彼此成就的。创新的想法为坚持提供了方向和意义,让科学家们知道为何而坚持;而长期的坚持又为新的创新突破积累了必要的数据和经验。这种螺旋上升的过程,在我们的学习中也随处可见:一个新颖的解题思路需要反复练习才能内化为能力,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又是产生新思路的前提。

诺贝尔奖给予我们的不仅是科学知识的拓展,更是精神世界的启迪。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势垒”——可能是学习上的难点,可能是成长中的困惑,也可能是未来职业生涯的挑战。但只要我们以创新的勇气照亮前路,以坚持的步伐踏实前行,终将穿越人生的重重屏障,抵达梦想的彼岸。微光破壁,恒心织宇。

我的讲话到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