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洗手间用纸

作者:高一(4)班 钟雪童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我是高一4班的钟雪童,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谈洗手间用纸

       在我从小到大的印象中,厕所总是生活里最糟糕的基础设施。被踢坏的门、漏水的管道、没有被扔进桶里的纸巾等等,这些不好的图景深印在我脑子里。记得上小学和初中时,厕所里常年有纸筒却无纸,有肥皂架却没有肥皂。每逢检查,纸筒和肥皂架才丰满起来。

       到附中以后,我对公厕的认识大有改观。洗手间配备比较齐全,有纸巾,有洗手液,阴暗的空间还设有灯光照明。整洁舒适的环境一下子让我倍感亲切,我很快接受了这所新学校。

       可是在日常观察中,我却发现同学们使用洗手间的行为习惯似乎与它的刻意布置不相匹配。某天洗了手,我排在队伍后面准备取纸擦手。前头几个女生谈笑间,其中一个同学拉了一把纸巾。一下子出来一长条纸巾,我想,应该是这几个同学要分着用的吧。不料,这女生把纸巾在手中揉搓了几个来回,便把它扔进了垃圾桶。看到这里,我的内心揪了一下,好大的浪费啊!难怪往日里,垃圾桶中常有长条纸巾,原来,少数同学是这样使用纸巾的。

       洗手后,手上水滴较多,我们去取纸巾擦手,很有必要。但由于纸薄,再加上手拉的力度,纸巾就会变成一束,这时,它的吸水性就会变得很低。这样一来,要擦干手需要的纸巾量就自然增大。真要完全擦干净,恐怕至少有一米长的纸巾才够。以慎思楼为例,每层楼大约150人,假设每位同学每天只上两次洗手间,如果大家都这样用纸,用纸量可想而知。博学楼人数更多,用量更大。

       所以,有时候我会感叹,我们都希望生活硬件设施齐全,想过文明生活,这个初衷很好,但如果使用者的素养跟不上,可能产生南辕北辙的效果。

       街道上,学校里,张贴着各种环保宣传海报。海报上的宣传口号朗朗上口,是否深刻于我们的内心了呢? 环保早已经不是一个理念,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了。所有人都知道怎么做,但我们做到了吗?

       也许有人会指责我小题大作,但文明本就在于细节,教养本就体现于生活的细微处。口号不等于行动,如果言是一回事,行却是另一回事,那我就真怀疑我们读书的意义了。

       我的讲话到此,谢谢大家。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