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爱无疆:传递与接力 回应与前瞻
前不久,上届初三部分毕业生用一则10余分钟的视频述说了对母校的关爱,这些熟悉的笑脸为我们送来了阳光、健朗、素朴、激昂等动力能量!他们在视频里说:去年你们为我们喊楼,今年我们为你们加油!那一张张熟笑脸,是这个人间四月天里的杏花雨和杨柳风,和煦温润、暖人心脾!
六月,每一所中学注定要接受检验。毕业班必然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这可能构成毕业班师生的压力。但有压力,就有张力,就有动力。压力客观存在,我们选择对压力的态度就至关重要。沉静、自信、乐观就是我们应对压力的法宝。从两个毕业班一模的成绩来看,说明我们的复习应考初见成效并渐入佳境。历届毕业班积攒下来的经验甚至教训,可以让我们更加沉着冷静;当下师生的坚韧不懈,能够让我们更加自信;在我们低头走路埋头做题时,我们同样可以仰望星空做一做这个年龄才有的美梦。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更习惯于咀嚼往事,但今天我想提示的是:面对考试压力,憧憬未来,可能更能够获取前行的勇气和力量的。十年前,很少有人预料到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冲击,正是这种被人们称为“颠覆”的改变,竟然意味着经济新的增长点——这就是人们热议的“互联网+”。我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第一次接触苹果电脑的,当时用基础程序在键盘敲出国旗、中国地图等图样,就已经超出我们的想象力了。又过去十多年,微机在中国已进入家庭,而今触摸屏有替代键盘,我们已经把电脑装进了口袋!大数据、云计算不仅改变我们的生活,还包括改变我们的思维。刚才那位同学所说的“一带一路”“亚投行”等话题,从大的角度上说,这是国家战略突围,是大国博弈;从小点的层面上说,是产能消化、产业转型升级和就业增加的机会,它们与普通公民生活息息相关。尽管只是蓝图,只是可能性,但憧憬总是令人鼓舞的。是的,未来是有很多不确定性,但就是这些不确定,更容易激发我们去憧憬、去尝试、去探寻,所有这些都将拓展我们的生活空间和精神空间。对即将毕业的我们来说,这是未来面临的种种机遇,它们昭示:未来,我们可以大显身手!所以今年我写给毕业班的对联是:
铁马啸征途霜锋鸣匣壮胆气,天公怜华年神笔写意惊风雷!
我想传递的信息是:附中的孩子们,加油!
有学校,就有守望,学校就是渡船,人远行,船还在。这艘船,在爱心爱意的呵护下,就是“动态生成”——常渡常新,风骨铮铮!这段视频,不仅是毕业班的祝福、眷恋,更是对老师对学校的激励和鞭策。凭心而论,作为一所复办的学校,肯定有许多不完美的地方,但可喜可贵的是,我们没有抱怨,一届一届师生的含辛茹苦,如小鸟做窝一般,一次又一次的良性互动,成就了这座还需要进一步美化的家园。我听说:某一天,一群附中的孩子,相约同一时间身穿附中的校服区某重点中学报到;某一天,我还在一所大学看见几个仍然身穿附中校服孩子穿梭校园,这些情景总会令内心升腾莫名的感动!人总是要有一种精神的,学校同样也要有精神。这些自然生长、生生不息的薪火,将照亮我们前行的路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