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足球改革的两点建议

作者: 高一(4)班 梁文隽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

       我是高一4班的梁文隽,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我对足球改革的两点建议》。

       首先,让我们向3月18日去世的前国脚赵达裕先生致敬。绰号“矮脚虎”的他于1984年在金杯赛对阵世界劲旅阿根廷的比赛中打进关键一球帮助国足战胜对手。其实相对于他短暂的职业生涯,赵达裕作为广东足球的推广者和青训学校的先行者更值得被世人铭记。

       国足曾经的战绩还是不错的——国际最高排名曾达到37名;国少队、国青队人才辈出,曾多次打败日韩同级别的球队。但自从02年世界杯三战全败净吞九球归来后,体育总局似乎乱了阵脚,足协先后模仿英格兰,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等欧洲豪强的风格组建国足,高薪聘请所谓的“名帅”,企图把中国国家队打造成欧式风格的亚洲顶尖球队。还模仿英格兰的“英超”把联赛从“甲A”改制为“中超”,结果闹出了输球才能够晋级的大笑话。国足成绩于是一路下滑,到2013年以1:5惨败于泰国国家青年队,国足的排名已跌落至世界100名以后了。

       足球应该是最风靡世界的运动,但是中国的足球运动水平总是不尽如人意。原因何在?恐怕还是管理体制的问题。最近,国家出台了关于足球改革的总体方案,很好。其中也提到要普及青少年足球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我非常赞同。中国踢球的青少年总体人数太少,我们的学校体育活动太针对于考试,人们认为体育运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进入国家队或者拿奖牌,这些都和体育的功利性紧密联系。你看不是吗?我们学校就没有足球或者有关足球的课外活动。

       我本人非常热爱足球,但我并没有想过要当一名足球运动员,只是希望有空时能叫上三五知己出去踢踢球就好。可这样的愿望也并不容易实现。广州约有100座球场,大部分坐落在大学校园和足球学校,而像体育中心、体育公园的优质球场少得可怜。据统计,北上广三大城市共有球场约500座,尚不及伦敦3000多座球场的零头。我曾去过伦敦,在伦敦市郊的一个小镇就拥有两个标准球场,一个供球队训练用,一个对公众开放。我询问该俱乐部理:“小镇人并不多,就不怕球场荒废吗?” 经理说:“小镇上人是不多,但基本上人人会踢球,人人爱踢球。”我又问:“多维护一座球场,不会增加俱乐部负担吗?”经理说:“的确会增加一些费用,但从小镇上踢球的孩子中选出的人才,却是千金难买啊。”我多希望:至少在广州,能多有一些对青少年开放的免费球场啊。踢球的人多了,这项活动自然就有活力,水平高的人自然也就会从中脱颖而出,各个球队也就有了后备人才。

       我的讲话结束,谢谢大家。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