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博士”占靠窗位说素质
各位老师,同学,早上好!
我是初二3班的陈悦。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从“博士” 占靠窗位说素质》。
前不久的一则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2月27日,在一班从虹桥机场飞往广州的航班上,一名男子在登机时没有按照自己登机牌的座位号就坐,挑选了一个靠窗的座位,当空乘人员请他坐到自己的座位时,他说按照坐公交车 “先来后到”的原则,他可以坐那里。恰好,原靠窗座位的旅客不肯与其对调座位,但该男子始终不愿意让出。最后男子被民警带下飞机。这场纠纷也导致航班延误了2小时。据说男子为上海某知名大学博士研究生,因公出差去广州,占座的理由是为了方便观看窗外的风景。
人们总是简单地认为有高学历就有好的思想品德,而事实上两者并非成正比。中国人整体文化程度已经在不断提高,可是让人失望的是,我们的公民素质却没能相应提高。
公民素质体现个人修养,它不是高学历便能换来的。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我们可以说,公民素质比高知识水平更为重要。当新闻里这名博士研究生被带走的时候,还有谁会因为他拥有高学历而认为他素质高呢?
很多中国人的素质不够高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封建社会带给我们的根深蒂固的“利益为大”的观念和深深烙下的奴性,比如,清朝的“闭关锁国”使中国无法和国际接轨,落后了许多年的不仅是物资,还有思想。但我认为,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教育。从小我们便被告知要努力读书,只有读书是唯一的出路,仿佛门外发生的什么事都与我们无关。有多少孩子因为学习而连做家务都不被允许,只要成绩优异就好,而成绩优秀的人却常常目中无人。做人的道德,为人处事的标准,变成了书本里的条条框框,书本知识懂得不少,但言行表现并不如人意。我认为,是教育的漏洞造就了他们在某方面的无知和道德方面的缺陷。知道道德重要而很少付诸于道德行为,嘴里说着素质却表现出没有素质,任其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如此“博士”。
教育不仅仅是教育知识,更是对人格的正确引导。我们学习语文,是为了提升文学人格修养,使我们的谈吐高雅自然;我们学习思想品德,是为了树立正确的观念,使生活中的我们有思想,有道德,有素质,在与人交往中大方得体。当书本理论在生活中得到实践,这不仅让我们对学习的理解更加透彻,也会使我们的人格健全,使我们的素质提升。
我的讲话到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