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暑假社会调查活动

作者:初二4 陈子墨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初二4班的陈子墨。很荣幸有机会和同学们分享交流一下暑假去亚运场馆调查的感受。
  2010年广州举行第16届亚运会的时候,我还是一名小学生。有一次,看到组委会招募义工,我很想去可是年纪不合乎要求,有些懊恼。妈妈说,别遗憾,组委会不是征集亚运红段子吗,我们可以参加这个。没想到,我和妈妈双双获奖。之后,妈妈还出版了诗集<亚运穗美人>,广东音乐人陈小奇等发动大家举办了诗集<亚运穗美人>专场音乐会。我在音乐会上朗诵、伴舞,呼吁全民健身。广州电视台记者专程到我家釆访了我和妈妈。在我的心目中,亚运会就是引领广东人健康生活的新起点。我觉得自己和亚运会有着特别的联系。
  没曾想,今年学校布置的暑假社会活动居然就和亚运会有关——调查广州亚运会后的场馆运行情况。我和班里的其他两位同学一起做成了一个小组。我们先制定了计划,分配了各自的工作——许译生主要了解亚运场馆现在的用途,杨咏珊着重了解这些场馆对市民的开放情况,我的任务是和大家一起去实地考察然后形成文字报告。
  来到番禺亚运城,我们惊呆了。看见的是宽敞空旷的柏油路、杂乱不堪的草丛、纵横交错的铁丝网。沙滩排球场周围没有其他配套设施,其数公里外,就是广州亚运会主场馆的综合体育馆,也是静静地“躺”在地铁四号线海傍站旁边。 走出地铁站,我们看到一架天桥直接连接到主场馆。天桥入口处,铁网门上挂着一把锈迹斑斑的锁,透过铁网能隐约看到体育馆上已被晒得褪色的第16届广州亚运会标志。
  综合体育馆内有体操馆、台球馆、壁球馆等多个场馆,可现在都几乎不对外开放,仅有西侧的哨子广场和户外的健身路径可以使用。 
  回来后,我们三人开始探讨、分析番禺亚运城存在问题,我们认为:
  1、番禺亚运体育馆利用远远不足。设计选址时只考虑了当时比赛的方便,没有考虑到比赛结束后的利用问题。场馆位置较为偏远,周边人口相对较少,交通等配套尚不完善,而且有些场馆的内部设计还需要二次规划等。
  2、大部分新建场馆都需要过渡期和培育期。例如天河体育中心是为六运会而建的,1987年建成后,用了近10年的时间,才形成目前的氛围。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1、借鉴国外和北京奥运的经验,相关部门应加快交接速度。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使场馆运营走市场化道路。招标专业的经营团队来做好这些场馆的开发利用。天河体育中心是亚运会足球比赛场馆,而现在它是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的主场,每逢有恒大足球队主场比赛,天河体育中心门口会排起长龙。这样的商业运作就很成功。
  2、培育旅游和演艺市场。亚运城体育馆靠近珠江水道,可以纳入“珠江一日游”的景点。还可以培育这里的演艺市场等。比如广州体育馆主馆能容纳9000余名观众,是广州大型演唱会的首选,每年举办数十场演唱会,吸引超过数十万歌迷,衍生了围绕广州体育馆的经济圈。
  3、免费对市民开放尽可能多的设施。天河体育中心就安装了一批露天乒乓球,还恢复、扩建一条由53套器材组成的2100平方米的健身路径,这些都让市民免费使用。 第16 届亚运会在广州举行当然是我们广州人的骄傲。为了举办这次盛会,广州市政府花巨资改造和建设了很多体育场馆,而这些费用都来自于我们每一个广州人。怎么样使这些场馆在集中的体育赛事结束后得到很好的利用,是我们都应该思考并努力去解决的。这些场馆除了一部分可以用于商业开发外,应该有更多的设施向市民免费开放。如果广州市有分布合理的免费体育设施,那么全民健身就不仅仅是一个理念、一个口号,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
  我爱广州,我希望广州在各方面都变得越来越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