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改革难在哪里?

作者:高二1班 谭楚瑶 卢少杏

       两会落幕已经有些时日,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已登上政治舞台。习近平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李克强任国务院总理,张德江任人大委员长,俞正声任政协主席。

       不知平时关注时事的同学们是否有留心发现,从中共十八大到刚刚结束的两会,始终贯穿着一个重要主题——“改革”。我想我们对 “改革”这个词应该不陌生。大部分中国人都是“改革”的亲身经历者,见证者。而我们所亲历的这个时代的昨天、今天、未来也都离不开“改革”。自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的三十四年中,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都给予了我们最充分的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唯有改革,方能前进,停顿和倒退绝没有出路。

       可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今天的世情、国情、社情已异于从前。中国的改革面临着深水区。对此,原广东省委书记、现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是这样说的:如果说30年前改革解决的是意识形态问题,那么现在就是利益问题,而改革实际上就是拿刀割自己的肉,需要全体下决心,必须要坚定信心。可见今天的中国改革所面临的困难。

       如果将深化改革比喻成割肉,那么改革到底是要割谁的肉呢?汪洋原话是这样说的:“3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新的、系统性的利益格局,有很多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这其中,又有很多正是政府的利益问题。下一步就要破解这种格局,尤其要破解政府的利益格局。”

       随着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利益冲突就越来越激烈,有些社会矛盾不仅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缓解,反而还更加突出。现实中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垄断行业享受超国民的待遇,听证会变成“涨价会”,人均工资水平涨速落后于GDP涨速,等等。近年来,政府调控政策频频出台,但房价仍然是一路狂奔,即使“国五条”强硬出台,也未能凑效。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政府在土地拍卖、房产交易中获得了利益,而民众却承受着重负。许多现象表明:瘦了民众,肥了政府、企业和官员。

       汪洋的改革“割肉论”针对的就是政府自身的改革。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破除旧的不合理、不公平的利益格局,重新对利益进行公平、公开、公正的分配,要使大多数民众受益。可是无数历史事实证明:要减少甚至失去既得利益是多么难。

       有学者担心,如果今天政府没有“割肉”的勇气,可能明天就会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孰轻孰重一目了然,我们期待更多的惊喜,我们将见证历史的超越。

       最后以一副对联结束今天的讲话: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用我们90后的眼睛去看待今天的世界,用我们90后的脑袋去思考明天的未来。

       谢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