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异地高考”

作者:高二(2)班 吴鑫鑫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早上好!
       我是高二(2)班的吴鑫鑫,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看异地高考! 
       什么是异地高考?指的是考生不在自己户籍所在地的省份参加高考并且被按照考试所在省份分数进行录取上大学
       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因为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以后,人口大量流动并长期不在户籍所居地居住;二:户籍的限制,要求考生必须回到户籍所在省参加高考;三:高考由原来的全国统一改为各省命题。四:社会更关注民生问题。五:社会向着民主,公平不断进步。人民参政意识愈加强烈。
       异地高考政策的出台,在我们原本平静的生活里,激起不小的波澜。这与我们高中生密切相关,同时也牵动着 每一个与高考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人。
       今天,在这里,我想借这个机会,说说我对异地高考的看法。
       我认为,异地高考有利有弊。
       首先,异地高考本着促进社会进步的目的,如一阵和煦的春风,扫去了笼罩在随迁学生头上的雾霾,实现了他们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愿望。同时,因为能够在流入地高考,孩子就不必离开父母,也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留守儿童。2010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可见,异地高考为多少个家庭圆了圆满的梦啊。特别是从小就在流入地长大,并接受当地教育的学生,到了高中却要转回户籍所在地。两地的文化,教育差异,必定出现的"水土不服“令他们未考先输。而,异地高考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可见,异地高考的实施是必要的。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现实中,在当今的高考政策下,高考,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异地高生的加入,无疑会给当地考生带来巨大的冲击。加大本地考生的压力。比如,广东省每年的考生就有60多万,今年更是高达72万。同学们,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再增加人数,你是否也感到压力的暗流向我们涌来。更头疼的是,学校资源有限,过多的考生会给当地教育和指标分配带去极大的压力,引起大城市人口恶性膨胀,催生新的限制标准。
       如此,异地高考的实行,需慎重!
       为此,广东省教育厅长呼吁:希望各地高校能够根据各省考生人数分配指标。也有人提出要提高异地考生入考标准。
       透过异地高考,我看见的是地区之间教育资源的不均;看见的是学生在求学路上的困难;同时也看见了,我们这个社会有很多力量,正努力的促进社会公平。期望,异地高考真正关注的是人们的需求;期望,不再让革新与陈弊共存,不再停留在政策进与退的口水争论中,异地高考能本着它最单纯的初衷,顾及更多人的利益,开始行动。
       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多关注异地高考,并能公正的去看待它,不一味的否定,也不为之过于忧虑。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