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诺贝尔的光辉
诺贝尔,一个伟大的化学家,用他的遗产所设立的诺贝尔奖成为世界公认的最高奖项。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经济、文学、和平六个奖项,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自1901年设立以来,已走过整整一个世纪,全世界共有近800人获得过该奖。2012年各项诺贝尔奖获得情况如下:
法国科学家塞尔日-阿罗什(SergeHaroche)与美国科学家大卫-维因兰德(DavidWineland)获得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理由是“发现测量和操控单个量子系统的突破性实验方法”。
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RobertJ.Lefkowitz)和布莱恩-克比尔卡(BrianK.Kobilka)因“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获得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日本科学家长山中伸弥ShinyaYamanaka与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戈登JohnGurdon因在细胞核重新编程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美国经济学家埃尔文-罗斯(AlvinRoth)与罗伊德-沙普利(LloydShapley)因“稳定配置和市场设计实践理论”获得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欧洲联盟因“60多年来为欧洲和平、和谐、民主和人权等方面的进步做出的贡献”获2012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获奖理由是:他“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过去,虽然有多位华裔人士被授予诺贝尔奖,比如: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高行健、李远哲、崔琦、高琨等,但是却没有一个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获得过此奖。莫言这位百分百本土作家的获奖,是对一直弥漫在国人心底的诺贝尔奖情结的最好抚慰。有人戏言:“中国式好声音”终于在世界文坛“开嗓”了。的确,这一天,我们等得太久了。
此次莫言获奖,对于中国文学来说,确属实至名归。莫言的主要作品有:《红高粱家族》、《酒国》、《檀香刑》、《透明的红萝卜》、《丰乳肥臀》、《蛙》等。而这次获奖的代表作品就是《蛙》,这是一部描写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小说。
问鼎诺贝尔文学奖,既是作家莫言个人的荣耀,也解开了很多中国人对诺贝尔奖的情结,同时也让中国文学在世界上拥有了一个全新的辨识坐标。然而,另一方面,我看到莫言被过度神话,看到他成为中国人继刘翔,李娜等后的又一个消费对象,我感到一些惋惜。
面对从四面八方奔涌而来的鲜花和掌声,焦点中心的莫言保持了超乎寻常的冷静和坦诚。一如其发表“狂热又惶惑”的得奖感受后,又坦言“诺贝尔文学奖是重要的奖项,但并不是最高的奖项,只代表评委的看法”,自己要“尽快从热闹喧嚣中解脱出来,该干什么干什么”。萨特曾说:写好作品是我的职责,有读者的关注就很满意。毕竟千百年来能流芳百世的依然是作品,而获奖只不过是一个名头罢了。
也许我们都应该像莫言一样,淡定下来,给诺贝尔文学奖的狂热降降温,走出“神话”的窠臼,客观地看待这次诺贝尔奖圆梦。虽然莫言的文学创作得到了世界最高文学奖的认可,但并不能完全证明我们已经成为文学大国。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已经取得瞩目的成绩,但是在文化精神、社会建设、综合实力提升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作为一个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正在不断上升的国家,中国确实需要一次诺奖来证实自己在人类知识的大厦中能够占据一席之地。但倘若我们能够从诺奖情节中深入进去,反思和改正科研和学术体制等的缺陷,那才是真正的幸运。
同学们,让我们借着诺贝尔的光辉,理智前行,脚踏实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