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360水滴直播到隐私的思考

作者:初三8 邓捷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我是初三(8)班的邓捷。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由360水滴直播到隐私的思考。

2017年12月13日,一位自称“92年女生”的自媒体人发布了名为《一位92年女生致周鸿祎:别再盯着我们看了》的文章。文章指出,一些商家将360水滴智能摄像头安装在公共场合,并将录下的内容发到360水滴直播平台上,导致到店的消费者被不知情的直播。一时间,360公司和水滴直播平台被推到风口浪尖。12月20日,水滴直播平台全面关闭,不再提供任何直播服务。至此,沸沸扬扬的水滴直播事件落下帷幕,但人们对隐私保护的讨论仍在继续。

有人认为,360水滴直播泄漏隐私,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有人认为,视频直播模式虽有坏处,但仍是大趋势,是社会发展的“去中心化”的表现,一定程度上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我认为,公共场所直播不能说涉嫌侵权,更多的是隐私层面的问题,因为,隐私不能等同于隐私权。遍布于大街小巷的监控、行车记录仪、手机直播拍照和直播平台,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每个人的隐私暴露在阳光下,但这些不能说是侵权。同时,公共场所的隐私也不同于私人空间的隐私,二者范围不同,我们不能用私人空间的个人感觉、感受,来界定公共领域的隐。

当然,在另一方面,个人安装摄像头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即使公共领域必要的个人信息付出,也会侵入哪怕界定很严格的私人隐私范围。尽管360公司表示已经用各种手段加上人力审核,仍然无法完全避开私人隐私。那么,如何在使用直播的情况下,保护个人隐私呢?

首先,摄像头生产商应该与使用者签订网络使用协定,明确告知使用者在使用其直播功能时,在显眼位置贴上标记,告知消费者摄像头的存在及位置。如果店家并未这样做,平台可以通过媒体宣传告知消费者有权利举报店家。

当用户举报时,平台应该按照通知删除的规则及时处理,通知断开链接、停止直播,对有关涉及者进行处罚,以防此类事情再发生。

摄像头的使用者和平台管理者应当对摄像头进行管理和维护。摄像头的摆放位置应谨慎选择,确保不能采集到私人隐私的东西,比如不能拍摄到顾客的手机、银行卡、付款信息等。

公共场所隐私的泄露问题,并不单单只是摄像头生产商的疏忽所致,很多其他方式和部门都可能涉及到。正因为此,公民个人隐私保护成为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

我的讲话到此,谢谢大家。


由360水滴直播到隐私的思考
由360水滴直播到隐私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