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与歧视

作者:初三7班 陈逸潇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初三7班的陈逸潇。今天我想谈谈:偏见与歧视。

我们每个人都接受过疫苗注射。比如,乙肝疫苗。为什么要接种这项疫苗?因为乙肝疫苗使我们的身体产生对乙肝的抗体,从而避免被乙肝传染。乙肝即乙型肝炎,是肝炎的一种,很难完全治愈。它通过血液传播,也通过母婴传播,但怀孕期间,孕妇可以打疫苗阻隔乙肝传染。性传播几率较小。如今乙肝离我们较远了。2000年后,随着乙肝疫苗的普及,我国5岁以下儿童乙肝携带率约为千分之三。但是在二十多年前,乙肝患者很多,而且他们的处境和现在截然不同。

大约上世纪九十年代,人们因为无知,听信谣言,认为乙肝病毒可以通过碗筷,毛巾,蚊虫叮咬,甚至空气等形式传播,于是害怕与乙肝携带者接触。患了乙肝的孩子从小被告诫,这种病不能告诉别人。成年人因为歧视,失去工作、恋人分手的情况都有。很多单位不愿录用乙肝患者,无论多么优秀,他们的职业选择都被限制。单位入职体检查乙肝,学校入学查,办理游泳证也得去医院验个乙肝。他们身上仿佛贴满了乙肝患者的标签,常常抬不起头来。

曾经,一个人考公务员,笔试成绩第一,却因乙肝被取消面试资格,他因愤怒和心灰意冷,杀害了主考官,他自己也毁于一旦。互联网普及后,有人在网上注册了一个叫肝胆相照的网站,几十万乙肝携带者在上面寻找慰藉,哭诉社会待遇的不公。他们的这些遭遇终于促使社会开始反思。

最先是中华医学会的一百多名知名医生和研究者,在一份权威的关于乙肝病毒传染的报告上签字,轰动一时。很多人才相信,乙肝通过血液传播。经过社会有识之士的不断努力,政府也逐渐重视,并采取措施纠正歧视。从2005年起,政府逐步废除以前不合理的规定,颁布禁止歧视乙肝患者就业就学的法规,取消公务员录用体检中检查乙肝一项。接着,又规定除个别如食品行业外,其它企业均不得因乙肝而拒招员工。后来政府又下令,除医院医生开检查单外,企业招工体检等均不能随意验血检查乙肝病毒。乙肝病毒渐渐变成了患者的隐私,乙肝患者在生活中也与常人无异了。从医学界推出乙肝疫苗,到后面政府免费给新生儿注射疫苗,这么多年来,变化的不仅仅是政策,还是人们对乙肝患者的偏激的思想。

乙肝歧视只是社会上诸多歧视中的一种。歧视,不论是制度性歧视还是观念性歧视,一直都存在。

古代有性别歧视,女性不能像男人一样接受教育,一辈子只能锅碗瓢盆,相夫教子。

近代社会有种族歧视。德国纳粹因歧视犹太人而进行种族屠杀,血雨腥风,惨绝人寰。美国曾经歧视黑人,马丁路德金的演讲“I have a dream”点亮了人们对种族平等的意识。

我国长期实行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农村户口的人就算在城里工作也难以拥有城市户口,难以享受城市的公共服务资源,如医疗保险,孩子教育等。这虽然是应付大城市人口过多的不得已的举措,但又何尝不是一种歧视?

歧视无处不在。性别,年龄,地域,种族,疾病都可能构成歧视。歧视越多,社会就越不公平。我们会歧视别人,也会被歧视。我们都知道歧视不好。那我们应该怎么样去改变这种情况呢?至少可以从我做起,对他人平等尊重。我们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推动社会和政府不断改善现状。

我的讲话到此,谢谢大家。


偏见与歧视
偏见与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