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与中国的航天合作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初一8班的郑海梓。今天我要讲话的主题是,NASA与中国的航天合作。
先从好莱坞科幻片的新套路——有困难,找中国说起。2013年有一部伪纪录片风格的电影《欧罗巴报告》,又名《木卫二报告》,遗憾没有在大陆上映,但其中吴彦祖饰演的中国宇航员,直接担任了考察木卫二任务的队长,最终英勇牺牲。他胸前的五星红旗胸针,格外令人瞩目。紧接其后的《地心引力》中,美国人引以为傲的航天飞机,哈勃望远镜等太空标志性代表,被俄罗斯人制造的太空垃圾摧毁,又是中国的天宫空间站和神舟飞船让主角得以保命。近年热评的太空歌剧《火星救援》里,中国又毫无意外的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切都让我思考,现实世界中的NASA是不是也这么惦记中国呢?
事实是,在承认中国的太空影响力这个问题上,美国不如自己在电影中表现得那么坦诚。2011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规定NASA不得与中国进行任何形式的双边合作。共和党人Frank Wolf等人被认为是这一法案的幕后推手,其用意是企图借此事来干涉中国在其他方面的问题。这项规定曾于2013年,导致中国天文学家无法参加由开普勒空间天文站主办的系外行星科学会议,进而引发美国天文学家集体抵制会议事件。可以说这条法案是横亘在中美航天合作之间最大的障碍。
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美国的做法并不能阻止中国的空间站计划。中国的“天宫”将于2020年巡弋于太空,而这也是美国国际空间站准备退役的时间。为了避免地球轨道上只有“天宫”这一尴尬局面,NASA决定为空间站延寿,而这么做,美国原定的火星登陆计划将至少延后十年。可见在航天上的非合作关系,只会带来无意义的拉锯和资源的浪费。
在NASA的一份报告中,提及China或Chinese的次数高达83次,几乎与美国的老冤家俄罗斯并驾齐驱。NASA对中国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其实已经相当了解,也相当肯定其发展稳健低错误率,若不是不合时宜的法律在作怪,中国与NASA合作也许早从二次元走向了现实世界了。而另一份报告则透露,NASA非常担心美国的航天事业在中国的主导下边缘化,因为中国已经展现出“美国爱来不来,反正我已经准备跟俄罗斯,欧洲印度等国开始合作”的趋向。
总的来说,阻止中美双边航天合作,使美国耗费巨大投资以挽回错误,中国则要贡献时间来追赶美国的技术,是两败俱伤的做法。地球以外,并无国界,希望中美航天合作会早日超脱科幻噱头,成为现实。
我的讲话到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