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叹息

作者:初二1 赵子墨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我是初二1班的赵子墨。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自然的叹息。

2018年3月19日,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方白犀牛“苏丹”在肯尼亚去世,终年45岁。目前该物种只剩两头雌性。这意味着什么?又一个物种濒临灭绝,甚至可以说,已经灭绝。世界野生动物救援协会CEO奈彼德表示,“我们只希望,世界能从失去‘苏丹’的不幸中得到教训,采取一切措施停止犀牛角的所有贸易。”

在东亚,尤其是我国和越南,犀牛备受关注,不是因为人们喜爱它,而是因为犀牛的角。东亚传统医学认为,犀牛角具有极佳的退烧药效。近年,越南更是流传犀牛角可以治疗癌症。此外,犀牛角还是工艺品原料,在我国受到追捧。虽然割掉的犀牛角可以再生,但是犀牛不像绵羊会乖乖被割角,那么获得犀牛角的唯一途径就是猎杀。人类要健康没什么错,但可以研制出更多的其他药物来替代这些作为原料的野生动物。

上世纪60年代,野生北白犀还有2000头左右,主要生活在苏丹南部和刚果北部。而这两个地方由于政局动荡,内战不断,政府监管完全缺失,所以北白犀的保护可想而知。到70年代末,野生北白犀已十分稀少。

1984年,凯斯•希尔曼博士来到刚果的加兰巴河国家公园,详细调查,并努力工作,使只有15头的北白犀数量恢复到了90年代的31只。约在1974年,捷克王宫镇动物园设法捕捉,引进了7头北白犀,并攻克了人工饲养北白犀的繁殖难题。科学家们以为,靠一南一北两个保护措施,这个濒危亚种,也许还有一线生机。

但是,愈演愈烈的刚果内战,蔓延到了加兰巴,尽管凯斯博士竭尽保护,但武器配备精良的盗猎队伍还是闯进了保护区。一年内,他们猎杀了22头。2008年,世界上最后一头野生北白犀在加兰巴消失。捷克的情况也不妙,尽管捷克人想尽办法促使犀牛繁殖,但都失败了。同时,世界上其他动物园饲养的北白犀,也一头接一头老去。

2009年,捷克剩下5只北白犀。生物学家建议把最健康的两头雄性和两头雌性送到非洲肯尼亚,希望它们在野生环境中恢复繁殖能力。这其中,就有“苏丹”。2014,其中一头雄性北白犀suni因心脏病去世。2011年,捷克剩余的一只死去,这时世界上仅剩5只。不久,美国圣地亚哥的两只也去世了。世界就只剩“苏丹”以及它的女儿和外孙女了。自然繁育在2014suni去世时已经失败,而人工繁育呢?只能靠唯一的雄性“苏丹”,可惜,它也死了。

克隆呢?最棘手的问题是,就算克隆成功,这三只近亲互相交换基因,能否撑起这个亚种的未来。和北白犀一样等待被拯救的物种,还有多少呢?

据科学家估计,由于人类的活动的巨大影响,近代物种丧失的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目前世界上有约600种鸟、400种兽、200种两栖爬行动物、上万种植物濒临灭绝。它们离我们一点也不远,就在我们身边。也许我们做不到带着机枪去与盗猎者斗争,却可以做到不吃穿山甲,不买象牙制品等。

不要让地球发出一声又一声的叹息。

我的讲话到此,谢谢。


自然的叹息
自然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