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部举行散学典礼
2015年2月5日上午,中大附中高中部在慎思楼一楼展播厅举行了散学典礼。
会议由德育处主任罗金星主持,高二(4)马上行同学作了《学习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的发言,高一级长陈立德代表教师作了发言,教务处主任伍建兴宣读了对各类积极分子的表彰决定,最后龙飞鹏副校长作了讲话,他希望同学们构建精神世界,拥有精神动力,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以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


学习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马上行
老师、同学,你们好!
我是高二4班的马上行。
开始,接到要做关于学习的意义是什么的主题讲话时,我感到十分迷茫而无所适从。一是因为这问题对我来说的确难以解答,无从下手。二是因为我觉得在期末考试结束后大家都准备去好好潇洒一下时,来谈这个话题不合时宜,可能是白费功夫,没人会听。但是,我还是从任务的角度来追问学习到底有什么意义。
其实很多人在一些时候会这样吐槽,“学的东西又不用,学了干嘛”或“为了考试而学习,没用”。但我问你,在你发出这样的感慨时,难道就非常确定学的东西没用?为了考试的学习没用?你仔细想一下你的这个判断就是完全正确的?公允的说,学习不论是从功利的角度来说还是从满足自已精神需要的角度,都是有益的。
大家也应有所体会,当自己身处顺境时,如上课收获很大或考试成绩不错时往往不会问自己这个“学习的意义是什么”的问题。但当自己身处逆境,像平时不努力,到考试之前绝望的时候才会追问自己这个问题。可见,在这个问题上执迷不悟只是某些身处逆境的人为了填补自己内心空虚的一种方式,是对自我处境不佳、内心失衡的一种宣泄。所以我们可不可以说既然“学习有什么意义”这问题的提出是为了填补空虚,那么我们针对它就有了答案,这就是,学习的意义是为了充实。
你充实了就会内心平静,就不会胡思乱想,就不会问这个让我想了五天才想出答案的问题!就会从容应对困难,就会对生活充满向往。学习的意义是充实,这体现了一种追求,这需要大家脚踏实地、说做就做、坚持到底,每天好好学习生活,不妄想。渐渐地我们便会有一种稳定的心态,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达到一种快乐生活每一天的境界。想要检验你今天过得充不充实,方法很简单,当你今夜能安心入眠,你肯定过得不错。但如果你总是睡不着,感觉大脑中脑浆像在沸腾!翻滚!那你今天肯定在混。所以为了充实,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以上是我的观点,可能荒谬绝伦,但皆为肺腑之言,真诚之至。但如果你仍受这个问题困扰,欲究其真谛,那么我给你另一个答案,那便是学习的意义就是去寻找意义。
我的讲话到此。谢谢。

考题之外的若干功夫
龙飞鹏
刚才马上行同学的发言很好,因为他论及的问题是学习本身的核心问题之一。之所以对这个话题感到难以把握,是因为这个话题其实很大,可以从哲学层面探求,也可以从实践操作层面思索,而且没有固定的答案。可点赞的是,马上行同学提出了“要寻找意义的问题”,我补充说:寻找意义,就是赋予知识的正面价值,这样在学的过程就因为有了历史感、现实感而避免虚无、乏味、无聊无助,我们就会获得对待学习的可持续精神动力。
经过半年、一年半、两年半的高中学习,每次的期末考试都是对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的诊断和评价。我们最大的困惑可能就是:做了许多努力,也付出了不少,但考试成绩似乎并未提升多少!其实,这样的问题同样困惑着老师。面对高中课程的复杂和抽象,仅仅盯住考试题的学习往往是被动的。再聪明的老师,也无法猜准高考题,因为专家组的命题,往往都是原创,所以,题目暗含的问题假设很大程度是临时的、偶然的、随机的。
所以,学习过程及知识建构必然要超越于考题之上。它是一种心智建构,是客观的知识与主观理解的统一;从你的大脑里呈现出来的知和识应该是一张自洽的网络,是一套日渐完整的逻辑体系。
这样,高中学习首先是一个心态问题。沉静、沉思、沉稳的心性是高中学习的首要条件。与此相对立的则是浮躁的心态。踏进校门,没有人不想学好,但想学好是一回事,能不能学好是另一回事。急功近利地想学好,反而会离目标越来越远,这是由课程的复杂和抽象的特质决定的。面对复杂和抽象的问题,沉潜下来思索应对几乎是唯一的出路。沉潜就是定力,因为要理解抽象问题。表现在课堂上就是:仅仅“听”课、“看”书是绝对不够的,必须借助其他工具来增进理解,比如记笔记、作卡片、行演算、列表格、画图表等等(还包括思维的工具),总之要进行知识整合和梳理,这是颇为综合的系统工程,仅仅诉诸于被动的“听”或者目的并不明晰的“看”是不够的。需要深度阅读、深度思考、恰当得体的表述或书写才行。
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班级、学校)的学习状态,在外观上可以看得出来。因为一个学习群体,总会形成一个“气场”,“气场”就是精、气、神,这些决定了这个群体的学习质量。有精气神的群体,就是有良好学习氛围的群体,这种健朗向上的氛围,是自我激励、良性循环的力量。但我们平时的表现并未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比如早餐问题、迟到问题、拖欠作业问题,这些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被动、惰性,冲散了氛围的建立,造成消极影响,于是,学习就不知不觉松懈了,结果可想而知。精气神的内核,本质上是价值观,是我们自己的真假观、是非观、美丑观等决定学习的面貌和质量。非常庆幸的是,我们成长于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段,从来不知道匮乏和短缺是什么和意味着什么。这或许就造成了对未来、对危机、对经济衰退的近视、误判,表现在学习上就是缺乏对自己的责任感、紧迫感,放松了对自我的要求与约束,因此,精神动力的缺失,是成绩无法提升或下降的重要的原因。
环顾世界,已是知识经济、全球化时代,地球上早已没有了可以逃避的世外桃源,我们迎难而上才能赢得生存空间和机会!无论是美联储的加息,还是欧洲央行的“量化宽松”,实际上无不牵动人民币币值和民众的生活。近两年的世界经济态势也告诉人们,世界经济增长遇到了瓶颈!中国经济增长自然也慢了下来(增长率7.4%),这就是近来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新常态描述的状况。产业转移了,转型升级是唯一的出路,因为粗放的增长模式(所谓血汗GDP),是我们新兴经济体不能承受之重!转型升级,最重要的支撑就是知识、文化和创新意识,从这个角度上,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担子都不轻松!住在安乐窝里,不能让喧嚣、繁杂和消费广告之类的符号遮蔽了眼睛,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说这些似乎与考题无关,但高三的老师在一次统测分析时发现:不少同学看竟然不懂题目!因为这些题目涉及的内容就是当下国计民生的问题——典型的“窗外事”,“超出”了教材表述和话语方式,于是就读不懂了!可见,视野是多么窄小。
良好的学习氛围,内生于我们对知识的崇尚、求索的执著、价值的认同、规则的尊崇,来自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交流。在申报高中特色课程的设计中,学校设计了博济教育主题:博洽多闻,济美成人。博洽:广泛接触;济美:继承优秀传统并发扬光大。学校的本职就是着眼于能够帮助同学们构建精神世界、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精神动力、技术障碍等问题。
从本期期末统测情况看,尤其要提醒高一年级,为什么从入学的第一名,被别的学校挤了出来?!能不能用文字描述你的学习过程,然后再检视、分析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高二统测三科,从语数英水平测试的数据看,AB等率还是偏低。高三复习渐渐走入佳境,当然绝对不能松懈,接下来马上就有市一模、明年一开学就是3月,离高考不足百天!所以,期待新年有新的气象,班级、年级有新的氛围。
寒假深度阅读一本书吧,因为阅读是最好的自我教育。不能参加不合适的活动,提倡高品味的休息、休闲,完成布置得作业、任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