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附的一些经历

作者:初二8班 蔡依桐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我是初二8班的蔡依桐。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我在中附的一些经历。

2018年,刚刚小学毕业的我带着憧憬踏入了中附的校园。初一一年的生活学习,使本来有些慢热内向的我逐渐向同学敞开心扉。我觉得成长了许多。

中附坐落于静谧美丽的中山大学校园,淡然而恬静,与中大一脉相承。不大的校园却有历史的沉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附的校纪校规宽严适度,既有约束但也不限制过多,这让我也更加愿意遵守。校园氛围平等、和谐,让人舒适。在充分享受自主学习的同时,我也锻炼了自律。比起学到新知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养成了不少好习惯,比如,我学会了利用零碎时间来学习;我慢慢增强了时间管理能力;我学会了很好地将学习与爱好有机结合。

上学期,我担任班里的学习委员,与同学们共同进步。当班干部不仅自我管理要更加严格,还要怎样考虑帮助其他同学,为此,我牺牲了不少课余时间,系统总结归纳出了一套独特的学习心得供其他同学参考,利用中午和午休后的时间给同学辅导。我付出了时间,收获的不仅仅是个人知识上的巩固,更是同学成就感的笑容给我的快乐。

中附不单纯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而是全面关注我们的身心健康、品德修养、兴趣爱好、个性特色、知识视野、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学校鼓励我们不仅关注课堂内的学科知识和考试成绩,更要关注时事。刚进校时,多彩的社团让我眼花缭乱,最终我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了心仪的社团。开学不久,我和同学组队参加了科技节的多米诺骨牌等活动。大家虽然刚认识不久,但初次合作得非常愉快。运动会的热血与激情感染了我,也点燃了我们刚刚组建起来的班级。开幕式前,不少同学积极提出建议,为当时担任文娱委员的我增加了自信。运动员们拼搏的身影,观众席啦啦队的呐喊欢呼,让我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我一直被这种默契配合所产生的强大合力鼓励着,过去不太喜爱运动的我也尝试参加了年级的三人篮球赛。

班里浓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不仅让我鼓起了勇气,超越了自己,也让我更加敢于展现自己。我从小参加合唱团,虽然跟团参加过大大小小的不少演出,却一直本分地作着陪衬。而在中附,我有机会参加了学校的外语歌曲大赛。赛前赛后,特别是舞台上在我出现失误时,同学们的支持与信任给了我莫大的鼓励,使我有了完成下去的动力,最终我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拿到奖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和同学分享自己的快乐。这对于之前什么事情都喜欢一个人藏着的我来说,真是莫大的区别。这种区别就是成长吧。

中附“百科全书”一般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学校常常请来不同领域的专家来讲课,和我们互动。短短一年中,我了解到了粤港澳大湾区、药学、雷电、学习方法等多个方面的知识,不知不觉中拓宽了知识面。形式多样的讲座常在不知不觉间延续到放学之后很久,同学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定力。

进中附之前,德语对于我是全新的语言,这是很大的挑战。刚开始学习不久,我就有些后悔当初出于好奇而选择了德语。但看到敬业的老师、亲切的外教,以及认真努力的同学们,我也被感染,开始喜欢这门语言,并且将它当作一门常规甚至重要的学科来对待。一年下来,我不仅学习了这门语言的基础知识,还参与了不少有趣的活动。比如,德语话剧《灰姑娘》由我们年级两个德语班演绎,这对于刚刚学习德语一年的我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角色靠抽签选定,不少同学需要反串,但是演员们都毫无怨言,并且能够利用课后的空余时间积极向外教老师请教。道具组的同学也积极配合演出,这令我敬佩之余也十分感动:两个不同的班,互帮互助,这才是真正的互相促进。

虽然我和中附结缘只有短短一年,却学到了很多,正如校训所言“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学习上,我增长了知识,积累了经验,学习方法变得更加系统、科学;生活上,我养成了好习惯,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特殊情况;更重要的是,性格上,我变得更加自信和外向,敢于挑战自己,尝试新事物;在帮助其他同学的时候,我也变得更加稳重,遇到问题能够从多种角度思考,找到解决方案。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做好自己,帮助他人。集体温暖了我,我也要为集体做事,为集体争光。

我的讲话到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