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诗选》给我的意外之喜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初三2班的刘淏。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艾青诗选》给我的意外之喜。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学校将近三年的学习时光里,我们已读过不少名著,例如《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底两万里》等,但它们都不是以诗歌的形式呈现的,而《艾青诗选》却是一部诗歌选集,艾青上个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的诗歌选集。
起初,当老师让我们阅读这本诗集时,我的内心是拒绝的,因为我不喜欢诗歌,加上其中很多作品底色沉重,我更没有兴趣。再说,现在的中考基本不考现代诗歌鉴赏。作文的要求嘛,总会写着: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而且初三学习时间紧,哪有闲情去读这样的书……所以,我打算随随便便应付。
可是,当老师说:“我们不一定会喜欢诗人的所有诗篇,但总有些一首诗或一些诗句会触动我们,照亮我们,激励我们”时,我开始觉得有点道理了;当老师带领我们回顾已学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来的路》等诗歌内容和基本的读诗方法后,我对诗歌的畏难情绪减少了;当老师用一首《我爱这土地》来撬动整本诗的阅读,并给我们进行了名著导读后,我开始有点读的想法了;当老师把一张《艾青诗选》的阅读任务单交给我们时,我就认真地读了起来。
出乎意料的是,阅读深入,我逐渐喜欢上了《艾青诗选》,从他感人至深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到令人昂扬向上的《给太阳》,从他满含热泪的《我爱这土地》到他希望能为祖国尽一份力的《煤的对话》艾青前期的作品,无不反映着他希望惊醒世人,希望周围的人团结起来,为祖国尽一份力的愿望。这样的愿望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便是所有中国人的梦,炽热的爱国情怀让我深深感动。读着这些诗歌,我好像看到了那个苦难的时代,看到了满身疮痍的中国,看到了即使身处黑暗却依然勇敢斗争的中国的脊梁,他们让我肃然起敬!
当我读到“它的脸上和身上象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时,我读到了坚强;当我读到“即使我们是一支蜡烛,也应该蜡烛成灰泪始干;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时,我读到了奉献;当我读到“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时,我读到了信念……这一句句饱含深情而又充满哲理的诗句,为我在黑暗中带来乐观和坚强,像春雨一样润泽了我的心灵。
当然,我也有沮丧的时候,那就是读到《北方》、《维也纳》、《马赛》《芦笛》、《他死在第二次》等歌时。我觉得这些诗歌,有的语言并不直接明了,而是颠来倒去,让我难以理解;有的篇幅很长,转了几个弯,读来费力。但是,当老师让我们就这些问题跟同学们进行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后,当老师给我们上了《艾青诗选》的名著阅读推进课后,我脑中的很多疑问得到了解决,那是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的豁然开朗,我的心情也随之欢喜。
当我读完整本《艾青诗选》时,我开始完成老师布置的开放性作业:编写《我的艾青诗选》,做美句摘抄和书签,准备并参加班级的诗歌朗诵会,试着学写诗。在这一系列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我发现:我日益了解了艾青,《艾青诗选》并没有我原以为的那样乏味,它让我感受到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情怀,也感受到了艾青对光明和未来的向往,还感受到了他对生命和自然万物的热爱。他从生活的点滴中汲取力量,传达着光明与希望,播撒忠诚和爱,永远忠实慰藉着我们。这就是我的意外之喜。
最后,我想用艾青的话结束我今天的演讲:“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让我们多读诗,愿我们的学习中不只有试题,还有诗歌和远方。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