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启智又一波:从空气发现历史到汽车尾气污染控制

作者:初一4班 欧阳纤云 发布人:俞惠铭

我校2021年春季学期学术讲座上周开讲,第2期讲座于3月11日下午在我校讲学厅举行,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国家级人才姜久兴教授应邀为我校初一年级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关于汽车尾气污染控制的精彩讲座。


0

姜教授介绍自己科研方向后就进入了主题。因为我们是初一的学生,还没有学习过化学等学科的知识,善解人意的姜教授以“为什么水不能进到瓶子里”的小实验作为切入点,引入了空气的认识历史。姜教授通过视频向同学们介绍著名的拉瓦锡20日实验,并对比了拉瓦锡和普利斯特里、舍勒等学者对待科学的不同态度,告诉同学们在科学上要保持严谨,勇于创新,不要万事相信固有。同时穿插了一些诸如碳达峰、碳中和、回南天等话题的讨论。他介绍了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碳、氢、氧、氮四种元素,通过猜物质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若干种由这四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0

随后姜老师围绕空气研究的历史,重点介绍了雾霾的主要来源之一: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并顺便介绍了汽车内燃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还让我们就怎样对机动车污染进行控制展开讨论——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人们对机动车污染控制的历程。姜老师接着介绍了国内现阶段汽车尾气排放国V和国VI标准的推广实施情况,以及其国内汽车行业面临的国外大公司的森严的专利壁垒。最后,姜老师结合自身科研成果给出了潜在的解决方案。


0

在提问环节,初一(4)班的彭同学提出了“如何获知元素有何特性”““”如何通过燃烧分辨元素”““”如何计量空气中物质变化而引起的重量变化”等问题,姜教授认真地、不厌其烦地一一回答了她的提问。


0

在全级师生热烈的掌声中,讲座圆满结束。我校科技讲座活动已举办十余年,这些讲座就是播下的种子,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