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新知、明理”的趣味对谈

作者:高一(2)班 黄晓婷 发布人:俞惠铭

3月25日(星期四)下午5:30,由校文学社、小记者站和中山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共同组织的“致青年”对谈活动在我校讲学厅举行。入场后,学长学姐们还为同学们精心准备了奶茶和零食。

中山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学长们和我们进行了多角度、有层次的对谈。对谈的三个话题由同学们在预选的七个话题中投票征集产生:“法理与伦理之间——电车难题”、“假如中大附中成为世界遗产……”以及“哥特式建筑——建筑特征以及历史精神”。


0

首先,来自中大法学院的丘沐梓学姐和哲学系的黄照景学姐引领我们从道德主义和功利主义两个立场深入交流了关于电车难题的思考,同学们积极举手发言表达自己对于该问题的认知和困惑。两位学姐则从自己的专业知识出发,及时回应同学的问题,其中涉及的功利主义与利己主义的区别、道德是否一定会产生好的结果等话题让在场的同学都产生了好奇心与思索探究兴趣,现场互动多多。


0

来自旅游学院的蒋钦宇学长通过“假如中大附中成为世界遗产”这个假设,为同学们科普了什么是世界遗产以及申报世界遗产的过程,并分析了申遗之后遗产保护与利用中的矛盾境况,整个过程集知识和趣味于一体,十分有趣。

最后一个话题是“哥特式建筑——建筑特征以及历史精神”,吴雅婷、颜嘉玲两位学姐从“哥特”的起源与审美价值讲起,介绍了哥特式建筑的建筑特征及其背后的思想意蕴,将中世纪的欧洲文化渗透到了建筑历史中,让同学们对“哥特式”建筑有了新的理解。


0

散场后,仍有许多同学停留在会场,与学长就对谈中涉及的问题继续交流。本次有趣的对谈令同学们在获取新知的同时,也获得了思考的新角度新动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