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AI时代,可能眼见不为实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初二12班的孟熙恬。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AI时代,可能眼见不为实。
我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其实,任何时代都有虚假信息,只是进入AI时代后,虚假信息似乎更多,这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所谓虚假信息,是指有意或无意形成的或因为传播而形成的、不真实的、有负面影响的信息。那么,为什么在AI时代,虚假信息更多呢?答案可能就藏在AI生成里。
AI可以在30秒内生成4张图片,在30分钟内生成一个1~2分钟的视频。我问过DeepSeek AI软件需要多久生成一个视频,它回答说这与视频长度、复杂度、工具性能和个人需求有关。就是说,只要有算力足够强大的平台,有可以进行超对抗训练的软件,有足够的时间、网速和流量以及强大的剪辑能力,理论上任何人都可以叫AI生成足以以假乱真的图片和视频。如果再加上电脑的模糊处理技术,或是使用很久之前报道中曾经用过的照片,制造一条虚假信息更是易如反掌。更不用说某些自媒体账号为了追求流量和热度,它们会断章取义地使用文件文献或名人名言。即使是希望使用准确信息,如在信息检索时未大量翻阅文件文献,也可能导致所表达的信息有失偏颇。这些都可能成为网络上虚假信息的来源。
如果我们无法接触到大量与事件相关的一手资料,或没有足够的常识来判断其真假,就可能掉进虚假信息的陷阱。
制造虚假信息大概有这么几种目的:故意扰乱网络秩序;报复或攻击他人;宣泄个人负面情绪;某些商业假动作以牟取暴利等。
应如何辨别虚假信息呢?首先,要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和知识储备,这样,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知识储备判断出信息的真假。其次,看到一些有可能虚假的信息时,可以利用网络的查找功能,进行横向对比和反向查找。查找图片的来源,或同个事件的不同来源的信息,可以让我们发现信息中不正确的地方;也可以细心观察图片中是否存在不合逻辑的地方,这样找出虚假信息的破绽;还可以登陆专业网站查询信息,从而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如果某个信息不是太重要,我们可以对它置之不理。如果是要写文章引用来源和出处,我们就要特别注意,从多个角度验证信息。
当然,我们自己也要注意在网络上的一言一行,不要成为虚假信息的来源,也要告诫我们身边的人,对网络的很多信息应抱有一种质疑的态度。
我的讲话到此。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