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起医患事件看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作者:高二1 林茵欣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高二(1)班的林茵欣,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从两起医患事件看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5月5日下午,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陈仲伟主任医师在家中遭到自己二十多年前的患者尾随砍杀,经历四十三小时的连续抢救后,因伤势过重不幸逝世。而不久前的魏则西事件,将百度搜索竞价排名和公立医院对外承包科室等现象推上风口浪尖。

  一个被精神病患者缠上,或此前手术被误解,死于非命,一个受医院之骗得不到相应治疗,病死于绝望。这两人都是“医疗”的受害者,那么这两人的加害者是谁呢?无疑是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

  《人民日报》一篇文章中有一个统计数据:仅今年4月份,全国医疗暴力事件就有13起。为何近几年来医患冲突愈演愈烈?
 
  从医院角度讲,因为市场化原因,有些医院过分逐利,使患者因病致贫,甚至最后人财两失。

  从医生角度讲,首先,医生对患者出自人文关怀的沟通不够。医生是患者交托生命的人,所以医生既要有医术也要有道德。但如今中国很多医生在接受医学知识和技术培养时,医德教育很薄弱。少有人教他们怎样做去让病人信任的医生,这都给未来埋下隐患。还有,医生职业成本高、责任重、风险大,他们超负荷的工作使其无力与患者充分沟通。更有甚者,医生个人收入和看病多少开药多少挂钩,这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医务人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

  其次,从患者角度来说,他们对医学知识一知半解,而维权意识又在逐步提高。一方面,患者以为医学万能,进了医院就以为进了保险箱,生命有绝对保障。另一方面,患者及其家属认为花了钱就要治好病,一旦病情不见好转或恶化,就认为是医疗事故。其实我们应该清楚,现代医学不断发展进步,但医疗领域仍充满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加上新病毒的出现,病种增多,即使医学再发达,医生再努力,也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一些不幸。我们不能对医生提出不切实际的无理要求。

  培养医患间的信任,是化解医患冲突的重要途径。医生群体、媒体、大众都要保持一份克制、一份理性和公共责任。各方多一点理解、沟通、信任,我们才能有一个安全理想的医疗环境。

  我的讲话到此,谢谢大家。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