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让座”

作者:初二2 陈润萌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初二(2)班的陈润萌。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关于“让座”。

       “让座”是最近几年来成为人们讨论的热词。从老弱病残者上车,车上人都把头扭向窗外装作看不见,到某些老人要求年轻人让座不成而言行过激,引发肢体冲突。当事双方也各自有理。老人说尊老敬老是弘扬美德。不让者说座位是花钱买的,且很多时候是工作一天,筋疲力尽,也希望休息片刻。

       这不最近,网上又出现了一则引起热烈讨论的“让座”新闻。今年5月3日D5185动车上,四川达州市八旬老人李老太准备到成都华西医院看病,因五一期间乘车人多,老人和女儿只买到了达州至成都的半途中某一小站的座票,二人上车后补了到成都的站票。动车到达中途站南充站后,老人被刚上车的该座位的“主人——一位女青年“请”起来,老人女儿恳请女青年和老人一起挤一下,被拒绝。约5分钟后,一中年男子将座位让与老人。老人的女儿于是对那女年青说:“年轻人啊,应该多学学。”结果遭到女青年的反击,“坐自己的位置错了吗?”双方因此发生争执。女青年觉得委屈哭了,老人女儿虽表示理解,但还是觉得女青年应该帮一下。

       许多网友都认为女青年拒绝让座没有错,因为座位是花钱买的,她有让座和拒绝让座的权利。也有人认为女青年有点不近人情,因为老人是去看病,应该让位给老人。

       我认为,让座应该自愿,不能强迫,更不能上升到道德层面,进行道德绑架。一直以来,“让座”都被看成是一种美德,而不让座,道德就不美了。但是,道德和法律是有区别的。道德强调自愿,而法律强调权利、责任和义务。一般来说,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座位虽没有固定,但也是消费者购买了的,以先来后来为准,而飞机列车等的座位却是非常明确而具体的商业合同关系,它具有法律效力。老弱病残等不便者一上车就要求别人让座,不让座者就被批评、指责,甚至“道德绑架”,这是不对的。

       但如果在公共汽车上对站在你身边的老弱病残者视而不见,那也不好,我们应该提供自己尽可能的帮助。就前面实例,我觉得老人作为一个生理上处于弱势、需要照顾的人,周围的年轻人应该主动给予帮助,只是她女儿不应该利用别人对老人的同情理所应当地认为别人必须让座。

       在公共汽车上,如果你年轻,也不累,看见老弱病残者,我认为还是应该让座,毕竟,自己有能力给予别人帮助是美德的表现。和谐友善的社会风气是道德和法律共同的作用的结果。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