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收费引发的思考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我是高一4班的李杭南。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湿地公园收费引发的思考。
最近天,国际社会可谓是波澜壮阔,同样,我们身边也有值得关注的新闻。这不,海珠湿地公园宣布将在明年元旦结束开园三年多来的免费运营,改为收取每人50元门票的费用,限制入园的人数由原来的1000人提升至3000人,今年12月份关闭园区一个月以便适应收费模式。
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去过湿地公园,我去过。过去是不收费的,为什么要改为收费呢?公园是用公共财政经费修建的,而公共财政经费来自于纳税人,免费是应该的。再说,即使收费凭啥定这么高?白云山门票也才5元一人呢。对此有关部门的解释是,收费是为了保护湿地公园的环境,有效控制人流,还可以利用收入建设一个更适应人群的自然平台,让人们更好地感受自然的恩赐。
这话乍听很有道理,但稍微深入思考,我们就会发现站不住脚。首先,公园本来是供市民休憩的地方,带有公益性质,是政府财政开支中应该支出的。其次,决定收费且收取50元门票,竟然不用经过听证会收集民意?景区方面回复称,已经询问过园内游客并征得了大部分游客的支持。哪些大部分游客在哪里?他们同意的文字或视频材料呢?第三,说收费是为了保护环境,那为什么收费后每日限制入园人数反而从1000人提升至3000人?入园的人越多越能保护环境吗?面对媒体和群众的质疑,目前有关方面还没能给出合理的答复。
海珠湿地公园不仅只是一个休闲场所,还承担着环保教育的功能,这个功能面对的群体是对价格敏感的青少年。湿地公园身处市中心,地理条件优越,学生们不必远行到市郊就能免费游览、观察、了解、亲近大自然,这是多好的事。虽然官方也表示会有对青少年的优惠和免费,我们学生会感觉这是政府在亏本给学生一点好处。
让我们粗略地算一笔账:每人50元的门票,假设每日1000名游客,一年的理论收入就是1825万元,3000人的年理论收入更是高达5475万元。假如收费不可逆转,我们也希望海珠湿地公园的收费、管理要公开运作。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收费与否,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才是真正的目标。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倾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