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美育的认识
老师、同学,早上好!
“宁可血流成河,也不落榜一个。”这是某中学备战高考的口号。身为一名初一的学生,我离中高考还有一段距离,暂时还没有体会到中高考的残酷,但是自入初中以来,分数、排名一直都深得大家重视。因为分数、排名,有些同学不愿运动了,也不听音乐了,就连我们眼前这个热热闹闹的艺术节,也视而不见,真可谓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不关心”。也许你会说,学校就是学习的地方,不关注成绩还能干什么?没错,学校是学习的地方,但我以为,主要考试科目的分数和排名固然重要,也还有一种东西值得我们去了解、去追求、去发展。这些东西是什么呢? 我要说的就是美术课、音乐课、体育课等。
开学初,我就看见有同学在美术、音乐等课上偷偷地做语数英的作业,我也做过这样的事,但是现在,我改正了这种不好习惯,这并不是因为班规的惩处,而是因为我认识到了这些课的重要性。我认为:美术、音乐课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美的熏陶,一个主科成绩再好的学生如果没有接受美的熏陶,不只生活的趣味少些,很有可能他会是一个冷漠古板的人。而缓解这种状况最好的办法就是接受美的熏陶和教育,对生命进行塑造。
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作为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历史记载孔子主要有三位老师,相传他曾“ 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孔子对音乐非常陶醉,音乐使他的生活变得快乐。他会弹琴,会鼓瑟,会唱歌,可以说,孔子的生活是富有诗意的、美的一生。
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席勒也明确提出“美育”。“美育”就是美感教育,就是通过多种艺术手段或借助现实本身——大自然和人类社会所提供的一切手段来教育学生,激励净化他们的精神境界。席勒极力主张通过美育来培养理想的人、完美的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可见美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
我们应该形成一个共识:美育和知识同样重要。对美的认识和态度就是对文化的认识和态度。说得窄些,这是一种品位的养成教育,说得宽一些,这其实就是整个人格的养成教育。
我的讲话到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