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背后的大国博弈
同学们、老师们,早上好!
在过去一年里,国际社会最引人注目的大国关系莫过于美国、加拿大等国联合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就是“制裁背后的大国博弈”。
在俄罗斯宣布将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版图后,美国联合欧盟及其它盟友开始了对俄罗斯的制裁,并且制裁逐步升级,导致2014年12月16日俄罗斯卢布当日大幅度贬值20%。美国为什么要制裁俄罗斯?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和目的:一是对俄罗斯分裂乌克兰的行为进行惩罚;二是想向世界显示美国的力量;三是告诉世界任何国家,采取类似行为会得到类似的结果。
遭受制裁的俄罗斯:已经感受经济之痛
与此前的“点穴式”制裁不同,欧盟此番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涉及金融、武器及能源等领域。欧盟内部人士认为,欧盟对俄实体部门的制裁将令俄经济2014年损失230亿欧元(约合308亿美元)、2015年损失750亿欧元(约合1006亿美元),分别占俄国内生产总值的1.5%和4.8%。
从直观层面,俄实体经济部门遭受制裁,导致物价上涨、财政吃紧以及社会福利削减等,俄罗斯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俄罗斯2014年上半年增长率只有1%,而且资本净流出已超2013年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乌克兰局势持续紧张,2014年俄资本净流出将超1000亿美元,经济增速或只有0.3%。
实施制裁的欧盟:杀敌一千,损己八百
制裁是把双刃剑。欧盟是俄最大贸易伙伴,2013年双边贸易额达3360亿欧元,融资限制等措施严重影响双方的经贸关系,使自身的经济社会运转受到严重影响:德国的代价是30万个工作岗位;法国担心武器出口问题;英国担心金融中心地位受影响;意大利更担心能源危机。
欧盟委员会预计,俄罗斯采取行动反击金融和贸易制裁,欧盟损失将达400亿欧元,2015年将达500亿欧元。这与欧盟内部人士透露的俄罗斯两年内在欧盟的经济制裁中的损失将高达近1000亿欧元相差不远。
与经贸相比,欧洲国家更为担心的是能源危机——俄罗斯供应着欧洲市场约三分之一的天然气,一旦俄采取反制措施,再次上演“断气”危机,欧盟的冬天将面临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美国:割欧盟的肉,搅欧洲的局
在欧盟宣布制裁俄罗斯的同时,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在白宫发表讲话,宣布对俄罗斯的能源、军事和金融等领域实施进一步制裁。奥巴马表示,现有的制裁措施已削弱了俄罗斯经济,并警告说,如果俄方继续一意孤行,其将付出更大的代价。
然而,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经济联系本就不甚密切。2013年,美俄之间的贸易额仅为380亿美元,约相当于俄欧贸易额的十分之一。美国的制裁,无论是对俄罗斯的影响,还是自身需要承担的损失,和欧盟比起来都微乎其微。
正因如此,欧盟对俄罗斯的新制裁,背后一直有美国的施压。对美国来说,让欧盟制裁俄罗斯,割的不是自己的肉,搅得却是欧洲的局。无论是俄罗斯经济衰退,还是俄欧再起波澜,得利的只能是美国,所以,其说起话来自然云淡风轻。
从宏观角度,“制裁”令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恶化、敌对,俄罗斯与美欧很可能迈入冷战以来“最尖锐的对抗期”。但从微观角度,制裁并不是唯一的博弈措施,出于自身利益,各方的博弈还将继续:俄美之间还会相互指责,欧美之间甚至欧盟内部还会为“再制裁”俄罗斯而不断“商讨”。
众所周知,俄罗斯总统普京是个以强硬著称的领导人,面对这些压力,此前毫不示弱。除了威胁要切断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外,更是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以显示俄罗斯的军事实力,以及对抗美国为首的西方的决心。但是,近日普京在发表新年讲话时,向美国总统奥巴马发去新年的祝贺,称两国在确保世界和平上共同承担责任。在声明中,普京对奥巴马说,虽然俄美关系因乌克兰危机紧张,但俄美伙伴关系能够成功发展。可以说,这是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发生后对美最为软化的表态。
在国际关系中有一条“敌友定律”: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期待这场“制裁与反制裁的博弈”能在和平与妥协中落幕。